v86vkpihhzwMvfCKROTeJlRQRAHXXkNbWbsEVfHR

CHOPARD | 精芯創作

L.U.C就是Louis-Ulysse Chopard,蕭邦錶始創人全名的簡署。 L.U.C同時也是蕭邦原廠機芯腕錶大家庭的名字。今年他們盛大慶祝L.U.C系譜的25週年,精彩產品絡繹不絕,既有深道,更見廣度。今期介紹的焦點腕錶L.U.C Quattro Spirit 25 TimeForArt Edition就是最佳例子 TEXT: TIMOTHY LEUNG   每年1月1日至2日,墨西哥慶祝亡靈節。佳節常見那些以藝 術手法演譯的多姿多彩骷髏形象叫 “Calavera”,在西班牙語中 就解作骷髏。以這些概念為主題的錶蕭邦造了好幾年,愈見精彩的同時,也愈來愈多不同功能的版本。今年10月在墨西哥的年度錶壇盛事墨西哥國際高級鐘錶展(Salón Internacional Alta Relojería,SIAR)就一次過介紹了三隻性格和定位均截然不同的 珍品限量版及獨一無二力作。     人手銘刻獨異骷髏   L U.C Quattro Spirit 25這名字,去年首次出現。那是一款為 慶祝富樂業鎮(Fleurier)的蕭邦製造廠落成 25 週年製作的跳時 腕錶處女作。每逢 60 分鐘過去,6 時位視窗中的阿拉伯數字小時 即以肉眼無法捕捉的高速瞬間轉移下一個鐘。這類錶因消耗能量 特大,一般產品的動力貯存至多為標準的三十餘至四十餘小時。蕭邦的,遠超此數。新錶機芯採用牌子獨門 Quattro 四鍊鼓系統,動 力特長可走 8 天。此一具備高貴白色大明火琺瑯面的限量版為數僅100,相信已給搶光。即使今年發行風格大異的 L.U.C Quattro Spirit 25 TimeForArt Edition 注定也幫不上忙,因為那是一隻供 慈善拍賣用途,更珍罕的孤本作!    跟第一款跳時錶一樣,TimeForArt 版的錶面是珍罕藝術的示範,甚至在製作的浩繁上要比大明火琺瑯高幾籌。兩級的實金錶面 上呈現的複雜構圖全用人手銘雕加工,單是製作它的臉面就要不 下四個星期。18K實金錶面的外圍背景縝密銘刻十分清晰的放射紋。雕刻 師先用針筆在錶面上劃下淺淺的線條標記位置,然後以鑿刀徒手雕出深刻的太陽紋理。那些對稱、規律的射線代表指引亡靈重返凡 間的太陽光。浮雕的骷髏主題構圖要更複雜得多。工匠先以雕刻刀 在才厚一毫米的實金錶面上起草輪廓,再用半圓鑿及鑿刀刻出每一個細節及動用拋光器推壓或研碾以產生深淺不同的層次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為了仔細修飾骷髏及背景的表面,他們選用玻璃 纖維打磨緞面部份,其它地方則以擦上拋光膏的黄楊木施工。至於 兩個眼孔的花瓣圖騰那光滑的邊線則是以鑽石研磨膏苦心經營的結果。    手雕太陽紋背景   為骷髏加鬍子   刻上各項細節   完成品   本來這麽俊的一個「死 人 頭 」單放一根金指針最好,又跳時又要顯示是誰家手筆豈非容易破相?蕭邦卻有雙重妙筆。張開的咀巴中由予人舌頭感覺的窗框擔當跳時顯示。他們的亡靈節骷髏例有一隻牙齒缺了,這回上顎近門牙的位置也特別以白色造成相同效果。另一個好點子就是書法體的牌子字樣銘刻到海 的標 誌性獨眼龍眼罩雕塑造型裡。 覆蓋實銀塗層錶面是修飾錶面的最終步驟。熱衷銀器的朋 友都知道這貴金屬很有趣或很掃興的地方在於容易氧化變黑。喜歡的說是性格,不喜歡則視為衰格。蕭邦巧匠深諳實銀的化 學性情,以乙醚加速氧化轉黑。除非有意玩 tone-on-tone,全面黑透就沒甚看頭,因此工匠還要加工拋光,只讓下陷的位置保留 黑色塗層。完工的錶面上由黑和銀錯落出生動立體的觀感 !    跟前作一樣,孤本銘器使用手動上鍊、四鼓驅動的 L.U.C 98.06-L 機芯。大夾板頂頭位置上一根小指針顯明 8 天動力餘量。許多 L.U.C 機芯擺輪上橋都使用機械迷一見即神魂倒顛的鵝頸微調裝置,本錶即如此。金色擺輪還可用慣性砝碼微調。全身內外的深耕細作讓孤本錶輕取日內瓦印記。 最後一說何謂 TimeForArt。那是由美國紐約瑞士當代藝術學院(Swiss Institute/Contemporary Art New York)籌劃的雙年拍賣。由頂級製錶廠提供傑作,拍賣所得直接用於資助學院舉辦的展覽、學徒計劃及免費社區工作坊。既以支持當代藝術俊彥為目標,也促進了鐘錶界和視覺藝術家的交流。   L.U.C Quattro Spirit 25 TimeForArt Edition 錶殼 符合倫理道德標準的18K玫瑰金 機芯 L.U.C 98.06-L人手上鍊 功能 跳時、分鐘尺寸 40 x 10.3毫米 其他 日內瓦印記 限量 孤本參考價 供慈善拍賣用途    
LbcDFqZ8pjD0H7zuBINf1nvmwsXK90mK5lnNezld

Chanel|Superleggera再現!Monsieur男錶新篇章

猶記得,五年前Chanel推出搭載首枚自家手上鍊機芯Calibre 1的Monsieur男錶系列時,引起了巨大迴響,它有着簡約而獨特的跳時配飛返分鐘顯示,以一片圓環夾板固定發條鼓以至整組傳動齒輪的美麗佈局,加上細緻精巧的打磨修飾,令人眼前一亮。此後,系列推出了多款配搭各種藝術修飾的精彩變奏,但都未算真正意義上的新款,終於Chanel剛剛帶來了令人驚喜的新作——Monsieur Superleggera Edition。   RYAN YIU     愛車的錶迷,一見“Superleggera”一詞,可能馬上可以如數家珍般細數其故事和特色,但對其他錶迷而言該相當陌生。我也不懂車,所在說錶之前,先和大家一同惡補一下。Superleggera是意大利文,意即「極輕」,其實是一種可上溯至1936年的特別車身結構,由意大利車身製造商Carrozzeria Touring Superleggera發明。它以輕巧聞名,且可塑性極高,可發展出各種別具創意的車身設計。曾採用Superleggera結構的意大利汽車品牌中不乏響噹噹的名字,如Alfa Romeo、Maserati、Ferrari、Lamborghini等。   (左)Monsieur Superleggera Edition沿用品牌首枚自家機芯Calibre 1,錶面亦保留了火紅的”Superleggera”潦草標誌;(右上)2005推出的J12 Superleggera,大玩黑白對比色,並首度加入了紅色細節;(右下)原有的Monsieur系列風格斯文,新作可在同一基礎上帶來截然不同的面貌,足見設計師的功架。   Chanel早在2005年時就以這極輕結構為靈感,推出過J12 Superleggera計時錶,機芯獲COSC認證,錶身結合高科技陶瓷和輕盈的鋁合金,大玩黑白對比之餘,更首次加入紅色的”Superleggera”標誌,散發出別具一格的運動氣息。這次Superleggera回歸居然由定位中性的J12搖身一變成專為男士而設的Monsieur,更充滿吸引的新細節,實在是一眾時尚有型男士的福音。   Monsieur Superleggera Edition的設計令人馬上聯想到汽車的儀表板,極具賽車風格。   原有的Monsieur款錶面設計清簡,留白處處,質感素樸,風格斯文。新作明顯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線,甫一眼就令人聯想起汽車的儀表板。設計師刻意加強了分鐘盤的雙層刻度環的存在感,並將其左右兩邊的空間作開放式處理,展示出跳時窗的鏤通數字碟片,加強機械感;又為小秒盤和錶面下半添上如擺陀般的外框,並為兩片偌大的錶盤飾上錯落有致的機刻紋理,與小秒盤的同心圓紋互相輝映。色彩上,Monsieur Superleggera Edition以硬朗神秘的黑色為主調,採用直徑42毫米的啞面黑陶瓷錶殼和黑色尼龍錶帶(配紅色小牛皮襯裡),再以不同程度的銀灰色帶來層次。錶面上半幅度達240度的飛返分鐘盤內,品牌標誌以最醒目的白從一片森黑中突圍而出;”Superleggera”潦草標誌則沿用一貫的鮮紅,奪目程度不落下風。除此之外,錶面中央的小秒針和“60”字樣,以至瞬跳式小時窗下方的三角箭頭,都可見紅色的蹤影,於是上中下三路各有一抹豔紅,點亮了整個錶面。   從側面看可見錶面錯落有致,層次感十分豐富;錶冠上亦飾有獅子徽章,增添吸引細節。   可以肯定,Monsieur Superleggera Edition能夠吸引不少男士的目光,為Chanel進一步開拓男裝高級腕錶的市場,亦十分期待日後這款式推出更多不同版本!
MdGFcShwlrs2Jj2zht722YWJrrfSEJCpjhN32QyN

Breguet|對抗萬有引力二百二十年

平靜安穩不一定就是好。在鐘錶世界裡一靜不如一動的例子不少,其中恆常轉的陀飛輪更是利用動態去抵銷地球引力對擺輪運作的影響。許多複雜錶功能,即使你認識,也不一定知道由誰最先發明,亦有眾說紛紜難以考究的。但取得陀飛輪專利的日子是1801年6月26日,將發明人和專利持有人形容為歷史上最有名的製錶匠應該不會有幾位異見人士硬要抬槓。他的名字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   【寶璣·陀飛輪的發明者】快閃活動中有寶璣大師的生平簡介   亦有品牌陀飛輪發展史的時間線   並展示了多款難得一見的精彩陀飛輪作品   快閃活動設於維港文化匯K11 Musea二樓的半透視金球Gold Ball之中   今天為了讓更多朋友能夠深入了解寶璣和他發明的陀飛輪的種種,牌子的本地團隊特別由即日起至七月十三日安排了【寶璣·陀飛輪的發明者】快閃活動,場地設於維港文化匯K11 Musea二樓的半透視金球Gold Ball之中,朝十一、晚八恭迎各界參觀。還有當紅DJ麻利聲音渡航陪伴錶迷進入寶璣的鐘錶世界。除了聲與畫,特別精選展出五款最具代表性的現行寶璣陀飛輪腕錶。大家可先看以下大師的生平簡介和各錶的精美圖片及扼要說明,然後親到現場鍳賞難得濟濟一堂的五款珍品。   即使是製錶和營商都出色的雙面怪傑,寶璣不是含着金匙出世起跑遂順的一族,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慢慢建立名聲。他十五歲起當學徒,後有幸到法國凡爾賽及巴黎繼續製錶,並於馬薩林學院(Mazarin College)研習數學和物理等跟製錶息息相關的學科。天才配合深厚的學術底子讓他的鐘錶創見永遠領先於時代。比如日後牌子按原錶造過不同復刻設計的「Perpétuelle」自動懷錶就比自動腕錶早近兩世紀問世,令法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也成為他的忠粉。   寶璣先生在世以致他身後的好多年,便携的時間閱讀儀表只有懷錶。這東西只在用家看時間時才露面,平常都乖乖靜待口袋裡不動。通常是垂直地放,因衣袋不是硬盒而是有彈性的,更精確的形容應該是跟水平面略呈傾斜的豎放。   寶璣大師製作的陀飛輪懷錶,編號1176   寶璣大師製作的陀飛輪懷錶,編號1176   陀飛輪調節器專利水彩插圖。1801年繪製。法國國家工業專利局(Institut national de la Propriété Industrielle),巴黎   問題來了,游絲擺輪是具質量的東西,凡有質量的東西莫不受到地心吸力,就是萬有引力的影響,除非擺輪是平放,搖擺方向跟作用力成直角才不會受到影響。無論跟作用力呈任何其它角度,或是相同和相反方向時,就會加快或者減慢擺速。欠規率就代表不精準。這難題糾纏寶璣先生多年,終於在1793至1795年他在逗留瑞士期間醞釀出破解之道:將整個擒縱裝置放在按定期,現代設計一般是一分鐘,完成一周360度旋轉的框架中,從而平均抵銷因引力而生的角度誤差。220年前的本月,這項提高鐘錶精確性的抗世發明成為寶璣專利。   因製造過程繁複耗時,終其一生寶璣僅售出35只陀飛輪。買家全是達官貴人,諸如英王佐治三世及佐治四世、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等等。在懷錶時代消逝及石英獨專的黑暗世代過去以後,陀飛輪以腕錶的新姿態在八十年代火速上位成為機械錶迷必備項目之一。自此繼承發明者衣缽的同名牌子在歷年間推出的陀飛輪品種之多、功能之豐富、手工之精進讓錶迷常常嘆為觀止。   Classique Double Tourbillon 5345 Quai de L’Horloge     堪稱陀飛輪中的陀飛輪。從鏤通機芯的正面可看到平衡相對的兩組一分鐘陀飛輪。雙飛輪之間具差速裝置,從而得出兩者的運行平均值,讓錶的行走更為準繩。除兩個調速裝置在轉,整個機芯每十二小時會繞中軸走一圈,效果如同一個緩速陀飛輪。發條鼓上有寶璣的頭文字“B”招牌。一整塊不受框邊拘束的透明寶石錶鏡讓錶面格外明亮透徹、闊落大氣。以本尊巴黎時期的大本營為造型,背後的機芯夾板鐫雕了一座古典建築。這只全球限量僅四隻的950鉑金極品還是首次現身香港。售港幣$5,181,000。   Classique Grandes Complications 5359     偏心時分盤在上、陀飛輪居下的設計是當代寶璣最經典陀飛輪的佈局。牌子的“B”商標擔任秒針。全錶身密鑲134顆長形切割鑽石。機芯夾板雕刻細膩可觀的漩渦花紋。香港專有型號。售港幣$2,218,300。   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     好薄、好透視、也好矜貴。以周邊式自動陀上鍊保證薄,也保證不防礙觀摩精雕細琢、厚僅三毫米的18K紅金鑄造機芯。不必是破世界紀錄那樣薄,美才是要點!售港幣$1,861,800。   Tradition Tourbillon Fusee 7047     錶面夾板以霜面打磨,鋪排似古懷錶芯的這只La Tradition成員集矽游絲陀飛輪與及維持動力均衡,也因而行走均衡的芝麻鏈兩大維持高準確度的法寶於一身。再加上矽游絲本身在不受磁場、溫差及撞擊的影響,保準系統如虎添翼。售港幣$1,468,000   Marine Tourbillon Equation Marchante 5887     一只運動型錶,三項複雜功能合一。除傳統三大中的陀飛輪和萬年曆外,還有天文愛好者喜歡的時間等式。以正面的第二根分針顯示太陽時。機芯夾板上刻有法國海軍古戰船Royal Louis圖騰配合Marine專題。售港幣$1,782,500。
DfceVabnu4Q3Njh1B7c7oZNE4b3xeQCGz9CPmjDT

Bulgari|方寸間 萬年見

「紀錄是用來打破的」這句話,用在寶格麗的Octo Finissimo系列上可說是適合不過。   大概不少錶迷都已對品牌破紀錄習以為常,畢竟算上今年,過去七年間,他們以平均一年一次的速度,七度打破了最薄腕錶的世界紀錄,而每一次破紀錄的作品都屬於不同範疇,且在纖薄之外都另有精彩之處,實在讓人不得不佩服。另一方面,這七年間,Octo Finissimo系列已囊括近六十項國際鐘錶和設計大獎,也恰恰證明了品牌的實力獲各界專業人士的肯定。   2021年,寶格麗帶來的,是史上最薄的萬年曆錶。   七項超薄紀錄 雖然過去我們已曾回顧多次,但考慮到新讀者未必認識,在談新錶前,我們還是先把過往六位破紀錄王者逐一簡介,讓大家了解系列的「威水史」。     2014 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Manual:搭載厚度僅1.95毫米的史上最薄BVL 268手上鍊浮動式陀飛輪機芯。   2016 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採用鈦金屬錶殼,搭載僅3 . 1 2毫米厚的BVL362超薄三問報時機芯。時標採用鏤通設計,讓聲音可從背面傳導至正面,令報時聲更為響亮。   2017 Octo Finissimo Automatic:打破自動上鍊腕錶的超薄世界紀錄:腕錶錶殼厚度僅5.15毫米,直徑40毫米,搭載厚度僅2.23毫米的BVL 138自動上鍊機芯。   2018 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Automatic:錶殼厚度僅3.95毫米,為品牌創下第四項世界紀錄。其BVL 288自動上鍊陀飛輪機芯採用環形擺陀,讓機芯結構一覽無遺。   2019 Octo Finissimo Chronograph GMT Automatic:史上最薄的機械計時腕錶,搭載厚度僅3.30毫米的BVL 318整合式水平離合結構星柱輪計時機芯, 採用自動上鍊機制,兼具第二時區顯示。   2020 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Chronograph Skeleton Automatic:這款超薄自動上鍊鏤空陀飛輪計時錶為品牌摘下第六個世界最薄頭銜。計時以雙盤方式呈現,陀飛輪則設於六時位。鏤空的錶面讓用家可從正面欣賞僅厚3.50毫米的BVL 388機芯的精妙奧秘。   2021 Octo Finissimo Perpetual Calendar:今年的主角,史上最薄的萬年曆錶,以下為大家詳細介紹。   雙飛返萬年曆 再創超薄紀錄   Octo Finissimo Perpetual Calendar錶殼 鈦金屬或鉑金機芯 BVL 305自動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萬年曆、飛返日期、飛返閏年顯示尺寸 40 x 5.8毫米參考價 60,000歐羅(鈦金屬);90,000歐羅(鉑金)   一如前述,今年 Octo Finissimo 的「超薄之戰」攻克的領域是萬年曆,推出全新的 Octo Finissimo Perpetual Calendar。 至此,三大傳統腕錶複雜功能— 計時、三問和萬年曆——寶格麗都已悉數征服。雖然隨着科技進步萬年曆的開發難度降低了, 市場上也多了價錢親民的選擇,但能夠自行研發並製作出可分辨 大小月份和閏年的萬年曆功能的錶廠依然屬少數,而超薄萬年曆更是屈指可數的精英錶廠才能駕馭的項目。我已不下一次提過, 要造一枚「超薄」機芯本身難度就不亞於開發一枚複雜機芯,而製作超薄的複雜機芯更是難上加難,因為當中牽涉到為數眾多的 精細零部件,必須盡用每一分寸的空間,甚至要特製份外微細的 零件,公差因而大幅收窄,同時又要兼顧機芯整體是否足夠堅固耐用,能夠承受日常佩戴的衝擊,否則就毫無意義。     說回這次的主角Octo Finissimo Perpetual Calendar,其錶殼只厚 5.8 毫米,內裡的全新 BVL305 自動上鍊機芯由超過408枚零件組成,但整體厚度連三毫米都不到,僅有2.75 毫米,比原紀錄保持者(愛彼的 Royal Oak Perpetual Calendar Ultra-Thin 和其機芯)分別再薄上 0.5 和 0.14 毫米。為達至這種程度的極致纖薄,品牌的機芯設計工程師決定捨棄常見的中置大擺陀,改用迷你擺陀,於是擺陀毋須獨佔一層空間,而是與傳動輪系身處同一水平,藉此壓縮厚度。當然,機芯各部件如發條鼓、傳動輪系、擺輪、擒縱等都要因應移位,為迷你擺陀撥出空間來。受其體積所限,迷你擺陀的慣性比起中置大擺陀會有所不足,令上鍊效率較低,必須在物料上花心思才能彌補差距,所以這錶的迷你陀特別採用密度較高的貴金屬鉑金製作,可見上有“Pt950”字樣。鉑金密度達每立方厘米 21.4 克,與之相比,一般擺陀採用的不銹鋼只有 7.8 克,而迷你擺陀常用的物料中,成本較低的鎢合金密度為 19.3 克,成本較高的 24K 金亦為 19.3 克,22K 金約為 17.8 克,18K 金則約為 15 至 17 克。除此之外,擺陀上亦陽刻了“PERPETUAL CALENDAR”字樣,表明機芯具備萬年曆的本事。準確至 2100 年二月的萬年曆功能可輕而易舉地透過三個按鈕獨立調校:二時位校日期、四時位校月份,八與九時位之間的則調校星期。       顯示上,這錶同樣別出心裁,是「起雙飛」的設計—— 別心邪,說的是雙飛返顯示。鏤通的中置雙針負責時分,不設秒針。錶面三盤分立,下方的雙盤分別顯示星期和月份;上方配白藍或灰黑雙色幼針的則是每逢月底即飛返的日期顯示,目測幅度有二百度,將品牌標誌包圍。六時位可見一個低調小巧的針盤,同樣採用飛返機制,它其實是「四年一飛」的閏年顯示,“ L ”即“ leap year”。雙飛返顯示對 Bulgari 來說可謂駕輕就熟,畢竟這是 Gerald Genta 的拿手好戲,自多年前收購了大師的同名品牌後,寶格麗已將之融入自家設計當中,去年慶祝 Gerald Genta 五十周年時亦推出了一款 Arena Bi-Retro Sport 雙飛返顯示紀念錶。   就算你本身對Octo Finissimo系列毫無認識,從前面的回顧中已可發現,其一大特色是採用噴砂鈦金屬錶殼和一氣呵成的同質鏈帶。系列當然也有提 供其他物料的版本,但這沉實而不失型格的灰色調設計才是其最深入人心的 模樣。依循此傳統,Octo Finissimo Perpetual Calendar 也是休閒運動感 濃 厚的鈦金屬版本先行,並同步推出鉑金版本,襯以藍色漆面,展現截然不同的風格,斯文而高貴。兩個版本皆防水三十公尺,鉑金版的錶冠以白金製作。   鐘樂三問陀飛輪 譜寫機械交響曲   除了在超薄領域登峰造極,寶格麗在報時錶上的造詣同樣出神入化。此前品牌的報時錶陣容已十分鼎盛,推出過具備雙錘、三錘或四錘的報時腕錶,如 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 超薄三問錶和 Octo Roma Grande Sonnerie 大自鳴腕錶,今年的最 新大作是結合三錘鐘樂三問報時與陀飛輪的 Octo Roma Carillon Tourbillon。他們的說 法別具詩意:要藉其作品譜出動人的機械交響曲(Sinfonia della Meccanica),就如管 弦樂團的指揮家透過精準鋪排令各樂器協調合奏,成就動人心弦的天籟,品牌的製錶大師 亦負責以最嚴謹的標準挑選、製作、處理並組裝數百枚精細零件,以呈現出完美的報時聲。   (中)今年的最新大作,結合三錘鐘樂三問報時與陀飛輪的Octo Roma Carillon Tourbillon;(左)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超薄三問錶;(右)Octo Roma Grande Sonnerie大自鳴腕錶     顯然,打簧聲是否清脆響亮是判斷一枚報時錶是否出色的關鍵,因此 Octo Roma Carillon Tourbillon 由內到外都以音色為首要考量。厚 8.35 毫米、零件數達 432 枚的全 新 BVL 428 人手上鍊機芯會以三種音階依序打出「鐘樂」(Carillon)報時聲,以 C 音(Do) 報時,Mi-Re-Do 報刻,Mi 音報分。其音簧經多道工序由人手製成:先由專家屈折塑形並 以九百度高溫硬化,清洗後再在五百度高溫中壓薄,藉此讓金屬產生清脆的共鳴聲。音簧 須經銼刀打磨延長,直至其聲音無可挑剔。直徑達 44 毫米、厚 12.83 毫米的錶殼設計是 以達至最佳聲音傳播效果為重心,寬廣的內部讓其三錘結構有充足的空間揮動,可提高扭力和聲量。中層錶殼亦經精心偷空,以橫間開口助聲音從內部傳送到外面。此外,為減少聲音在傳送過程中流失損耗,音簧是直接固定在錶殼上,而錶殼物料則挑選了傳導效果最好的鈦金屬。錶底蓋的外圍同樣經挖空,並有精心設計的鈦金屬網格,進一步加強共鳴與聲音的傳播。   Octo Roma Carillon Tourbillon錶殼 黑色DLC鈦金屬機芯  BVL 428人手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三簧三錘三問、陀飛輪、 動力貯存顯示(錶背)尺寸  44 x 12.83毫米 其他 限量十五枚   Octo Roma Carillon Tourbillon 將報時機制放在錶面一方,配合開放式的錶面,只消按下錶殼左側的白金按鈕啟動三問,即可從正面欣賞打簧時各項組件的聯動,如三音錘一下接一下的揮灑動作,和負責掌控打簧節奏的控速飛輪的迅速轉動,加上陀飛輪的徐徐旋動,都是讓機械錶迷看得如痴如醉的畫面。有點像名車的「鬼面罩」的鏤空夾板,除令機芯別具時尚美感,也確實有助於避免聲音被阻擋。呼應覆有黑色 DLC 塗層的噴砂鈦金屬錶殼,機芯的夾板、基板和陀飛輪橫橋都經黑色 PVD 處理,與經拋光或磨砂的鋼製部件如音錘、音簧、陀飛輪框架形成對比強烈,也為錶面帶來豐富的縱深感。對了,仔細看看夾板的九時位,圓形鏤空部分內是不是有一條小發條?它專為三問報時提供動力,每次按掣啟動三問都會將之上緊。機芯另有一個主發條盒,就在三音錘的右邊,在鏤空夾板下若隱若現,滿鍊後可提供長達75小時的動力貯存,別以為東西都在錶面,錶背一方就會沒甚麼看頭,透明寶石錶背下可見層次分明、縱橫交錯的槓桿,並有簡單的動力貯存顯示。   這枚既有型又靚聲的複雜之作限量僅十五枚,配一條經橡膠處理的黑色鱷魚皮錶帶。   安藤忠雄的時間想像   不知大家有沒有印象?我們在去年的三月號介紹過寶格麗和日本著名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首度合作推出的兩款日本市場限定 Octo Finissimo 限量版腕錶,其中限量二百枚的小三針款錶面是以象徵時間起源的黑洞為靈感,飾有恍如漣漪般的螺旋紋理,極富韻味與禪意。今年兩者再度聯手推出新作,為錯過了初代目的錶迷帶來喜訊。話分兩頭,初代目的定價為 198 萬日元,即約十四萬港幣,不知是錶主急要用錢還是一開始就抱持着炒賣心態了,居然在去年十一月的 Phillips 日內瓦拍賣就將之上拍,估價 5,500 至 12,000 瑞郎,結果連佣以 27,720 瑞郎成交,超估價高位兩倍有多,即接近港幣廿四萬,十分誇張。不知寶格麗會作何感想?是歡喜這項合作很受歡迎,還是不悅買家轉眼就放售?我猜大概兩者皆是吧。     Octo Finissimo Tadao Ando錶殼 陶瓷機芯 BVL 138自動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小秒尺寸 40 x 5.5毫米參考價 18,500歐羅(限量160枚)   新作沿用大師鍾愛的「時間」主題,並糅合三日月(Mikazuki)元素。主題相同,呈現手法卻有微妙的變化。日本文化中,漢字「月」有「月份」、「月亮」兩種意涵,突顯了月亮既能計時,也能計日。所以大師將螺旋錶面改成漆面,並染上深藍色,化為靜謐的夜空,充當五時位那一彎金黃色月牙的背景。月牙恍如一絲希望,寓意未來光明美好。配合夜空的感覺,錶殼亦改以黑陶瓷製作,並以透明錶背呼應大師在其建築作品中素來強調的通透感,結合月亮與螺旋兩個意義深遠的符號,刻畫出安藤忠雄對時間的想像。一如初代,錶背上有大師的簽名。   二代目限量比上一代更少,只有 160 枚,定價也貴一些,為 18,500 歐羅,即港幣十七萬多。所以真的「心動不如立即行動」,不然代價就是得多花十萬元(在拍賣中買回上一代)或至少也要多付三萬元(買新一代)!   重現埃及艷后的神秘色彩   Serpenti Misteriosi Cleopatra錶殼 18K紅金機芯 石英功能 小時、分鐘參考價 655,000歐羅(稅前,孤本)   看過了震撼人心的男裝複雜款式,是時候來看看寶格麗起家的超強本事—高級珠寶工藝。品牌的 Serpenti 腕錶無人不曉,是無庸置疑的劃時代經典,但更讓人折服的是,多年來其姿態變化萬千,一方面展現出源源不絕的創意,另一方面又總能保留特色,讓人一眼即可辨認出其意大利血脈。今年寶格麗的新作中就有一枚殿堂級的高級珠寶腕錶:Serpenti Misteriosi Cleopatra。有別於 Serpenti 一貫環繞於手腕上的造型,它改以抽象的六邊形和九顆亮麗絢爛的彩色寶石在18K紅金的手鐲上演繹蛇鱗,並通體皆飾有雪花密鑲的璀燦美鑽。一如名字中的“Cleopatra”所示,這枚華麗奪目得無以復加的藝術品,靈感是來自埃及艷后(和古埃及法老王)佩戴的闊身手鐲,寶格麗更將鋪鑲鑽石的錶面隱藏在中央的紅碧璽之中,更添神秘魅力。     繽紛色彩 歌頌甜蜜生活   五彩紛呈的寶石,除了可化為抽象的蛇鱗,也可象徵精彩愉快的人生,這也是寶格麗珠寶為人熟悉的特色之一。自1950年代以來,品牌不斷打破珠寶創作框架,大量運用鮮明的色彩組合,搭配極具份量、光滑細緻且色澤飽和的彩色寶石,將其崇尚的「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精神和美學完整體現,深受眾多巨星名人擁戴。品牌的四款 Divissima 和 Allegra Cocktail 新作就洋溢着活潑俏麗的歡樂氣質,其婀娜多姿的輪廓、斑斕美艷的色彩,與不同切割方式的彩色寶石相輔相成。寶格麗更利用雪花密鑲鑽石和靈動的 18K 黃金底座等精湛高級珠寶工藝為作品注入活力與律動。   Divas’ Dream Divissima Emeralds / Diamonds錶殼 18K白金機芯 石英功能 小時、分鐘尺寸 33毫米參考價 53,500歐羅(稅前)   Divissima 的兩款新作屬 Divas’ Dream 系列旗下,分別為祖母綠款以及全鑽款,均採用 18K 白金錶殼,尺寸較前作來得更小巧精緻,因此更易佩戴。祖母綠的一款,八顆明亮式切割祖母綠鑲嵌於一浪接一浪的鑽石之中,烘托出中間光澤柔和的珠貝錶面;全鑽版則以波光瀲灧的鑽石圍繞雪花式密鑲錶面,扇形的外圈以八顆明亮式切割鑽石點綴,搭配黑色鱷魚皮錶帶,予人優雅大器之感。   Allegra Cocktail錶殼 18K紅金或白金機芯 石英功能 小時、分鐘尺寸 36毫米參考價 港幣$221,000(紅金);$235,000(白金)   新改款的 Allegra Cocktail 則讓人感受到「甜蜜生活」時期中的享樂主義。環繞於珠貝錶面外是切割與形狀各異的寶石,包括黃水晶、紫水晶、橄欖石、藍色拓帕石和玫瑰石榴石,豐富的色彩組合令人賞心悅目。這些蛋面切割寶石組成一圈迷人的彩色光環,與四周逾八十顆鑽石形成鮮明對比,搭配精心製作的金屬底座,使寶石能微妙顫動,綻放流光溢彩。要高潔的白金款還是溫潤的紅金款就看閣下的偏好了,兩款均搭配鱷魚皮革錶帶,適合全天候各種場合佩戴。   上述四款新作俱配備品牌專用的石英機芯,防水三十公尺。   栩栩如生的艷麗孔雀   Divissima 以外,Divas’ Dream 系列亦有延續其夢幻的孔雀主題,推出三款新作。限量五十枚的 Peacock Dischi 以細工鑲嵌的天然孔雀羽毛妝點錶面。這項歷史悠久的工藝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十分盛行,寶格麗自七零年代起已將之運用在其設計中。這次,品牌在錶面上鑲飾廿四片手工裁剪的天然孔雀羽毛,中央的綠色小圓盤宛如孔雀羽毛的「眼睛」花紋。這些羽毛是從近五百根羽毛中精挑細選而來,顏色、質感與和諧度都是最高水準。雀屏中選的羽毛需先以古老的黃銅蒸氣機處理,以還原天然的光澤與色彩。接着進行修剪、黏合、裁切與組合,才能造出如絲般光滑的細工鑲嵌圖案。配合別出心裁的錶面,腕錶內置的 BVL308 “Dischi” 自動上鍊機芯亦份外特別,透過雙轉盤來指示時分,中央小圓盤上的圓鑽指示小時,外圍的梨形切割鑽石標示分鐘,充分展現出品牌將藝術裝飾與製錶工藝完美結合的功架。   (左)Divas’ Dream Peacock Diamonds;(右)Divas’ Dream Peacock Dishi   Divas’ Dream Peacock Diamonds錶殼 18K紅金機芯 BVL 191自動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秒鐘尺寸 37毫米 Divas’ Dream Peacock Dischi錶殼 18K紅金機芯 BVL 308 Dischi自動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尺寸 37毫米其他 限量五十枚   緊接登場的 Peacock Diamonds 白珠貝錶面上是神氣十足的孔雀圖案。這華麗雄偉 的百鳥之王是由人手一筆一劃繪製而成,需用上十四種顏色並耗時二十小時以上方能完成。 孔雀的輪廓則是以可追溯至中世紀的金工技巧內填琺瑯製作,做法是在不同物料上鑿刻出 輪廓,令圖案外框略高於其他部分,接着將凹陷處以琺瑯色釉填滿並進行燒製。Peacock Diamonds 的錶面上鑲飾了鑽石,為豐富色彩增添閃耀光芒。其柔軟舒適的鑲鑽錶鏈飾有 Divas’ Dream 系列經典的扇形圖案,源自古羅馬卡拉卡拉浴場的馬賽克地磚。腕錶搭載品牌的自家 BVL 191 自動上鍊機芯。     最後是三款中最複雜的 Peacock Tourbillon Lumière 陀飛輪錶,限量僅十枚。其鏤 空錶面與 Peacock Dischi 一樣飾有天然孔雀羽毛,這次是呈扇形隨機地排列,並綴有雪花式密鑲鑽石。每一片錶面都得由一位專責工匠耗時約六週方能完成。工匠先以鐳射在實 金錶面上「掐絲」,劃分出放置羽毛的位置,再得找出既色彩斑斕、形狀亦完美配合的羽毛, 然後由人手一一裁切與黏貼到錶面上。最後完成的錶面中,有高達八成都被淘汰出局,只有十片完美無瑕的作品才獲採用。六時位的陀飛輪極之通透,正好為層次豐富的錶面帶來呼吸的空間。   以上三款全新 Divas’ Dream Peacock 錶各有過人魅力,每一款都足以令女士為之着迷,我是女人的話大概會極其苦惱該挑選哪一款才好,還是貪心一點,都要就好了?   Divas’ Dream Peacock Tourbillon Lumière錶殼 18K紅金機芯 BVL 208人手上鍊功能 小時、分鐘、陀飛輪尺寸 37毫米其他 限量十枚
LCLvaozukoY4oXb3Ehq4R5gS3t4o3eG4zZJiN4B5

Nomos|頂級之作首度搭配鋼殼現身

收到消息Nomos要推出鋼版的Lambda時,既驚且喜。約六、七年前Lambda(還有酒桶形的Lux)身披金殼登場時我已很感興趣。一來Nomos從未推出金錶,二來其機芯的質素明顯比一般的型號高出一大截。未幾就有機會在訪問Nomos高層時得見兩錶的真身,此後一直念念不忘,今年終於再有迴響。   全新的鋼殼Lambda分為三個版本,分別搭配白色、黑色和藍色錶面 。除白面是襯藍針之外,其餘兩款都配鍍銠的銀色指針。錶面各項指示都是品牌一貫的極簡風格,線條幼細,錶面留白處處,空間感充足,因此看起來十分舒服。錶殼的直徑由當年的42毫米縮小至40.5毫米,大小適中;多得機芯厚度只有3.6毫米,錶殼也僅厚8.9毫米,上手非常貼服舒適。     Lambda簡約大方的錶面是由一大一小兩個錶盤組成,下方的是小秒針,上方的是幅度達297度的 #巨型動力貯存顯示,“0”的一端後有六個小紅點,每點代表一小時,意味着這錶的貯鍊其實比錶面所標示的84小時(剛好是三天半,或半周)還要長,可達90小時。不過,為確保最佳走時表現,還是不要去得太盡,多出的6小時只視為緊急貯備就好。大家或會疑惑,為甚麼這錶是以動力貯存顯示為設計中心呢?話說品牌的機芯研發負責人Mirko Heyne(就是和Marco Lang共同創辦了Lang & Heyne的那位Heyne,說來唏噓,如今兩人都已離開)為雙發條鼓研製了一個 #極為精細的差動齒輪系統,內有多達30個大小僅為1毫米的齒輪和行星輪,能準確至小時地量度和顯示上鍊和放鍊的幅度,非常厲害。Nomos想在錶面上反映出機芯的優異,於是在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大前題下,創作出Lambda獨特的設計。     說了那麼多,是時候詳細介紹其內裡的DUW 1001人手上鍊機芯。DUW的全寫是Deutsches Uhrenwerke,意即「德國製錶廠」,強調它是一枚Nomos自家研發和製作 的德國機芯。透明寶石錶背下可見DUW 1001採用格拉蘇蒂傳統的四分三夾板 佈局,夾板上飾有以大鋼輪為中心的太陽紋。機芯搭載傳統的釘擺,精準度經調校至天文台級別,配優雅的鵝頸微調。擺輪上夾板上飾有細緻的人手雕花,內容為“Mit Liebe in Glashütte gefertigt”的字樣,即「精心製於格拉蘇蒂」。機芯具29石,當中六顆帶有 #金套筒,絕大部分螺絲都經燒成亮麗的藍鋼色澤。   Nomos當年推出Lambda和Lux,是一道宣言,要向世界展示其工藝、實力和創意,足以駕馭高級機芯的製作,就像不少車廠會推出概念車來證明自己。當時選擇搭配實金錶殼,是考慮到機芯的成本高昂,加上品牌一向定位親民,如採用鋼殼會不容易定價錢;事移世易,如今大眾對高定價的鋼錶接受能力已大幅提高,加上這次是為慶祝格拉蘇蒂製錶業開展175周年的限量版,$57,500的定價,比起金版本便宜一半有多,相信不難找到知音人。  
BO1zII3rZwfw90XlOum2kkm2kav9Gamae7UmaiLz

Jaquet Droz|一眼關七

雅克德羅大秒針日曆錶GrandeSecondeQuantieme誕下七胞胎,錶迷要留神那是一定的!   39和43毫米款式早已出世,亦大受歡迎。現在從41毫米中間落墨,合襯更多錶迷手形。未擁有的要加倍關心,就算已有別的尺碼在手,品牌今年特別為新尺碼的18K紅金款式調製色溫獨特的四種 #大明火琺瑯錶面 ,有深藍、酒紅、深灰和象牙白,跟從前就是不一樣。羅馬數字時標配搭路軌式刻度時分盤及大秒針盤。日期置於跟秒盤同心的傾斜實金圓環上,立體層次豐富。     另有三枚不銹鋼殼,特色的金屬面有啞黑、噴砂鈦灰和噴砂銀色,全員皆酷,男性魅力雄強。跟優雅的大明火兄弟班同樣路軌刻度,但時標和秒標改為立體條子。斜緣日期環變成電光藍、灰或者銀色鍍層金屬。     18K金款以鱷魚皮帶穿戴,不銹鋼版則用小牛皮帶。同配用68小時動力貯存的原廠矽游絲自動上鍊機芯。分別售港幣$161,900及$76,700。  
sLkuDLMfkL29Qfd24XjATYjcb8lUNJyrFrtIr22B

Zenith|Chronomaster Revival的啞黑影子

Zenith總裁Julien Tornare曾經提到,一些歷史悠久的品牌為傳承前人的創作一直重製經典,而年輕的鐘錶品牌則因沒有歷史包袱不斷創新。對他而言,兩者並不對立,中間的平衡點正是Zenith一直以來的製錶方向,也是Revival復刻系列的背後意念。 2019年迎接El Primero誕生五十周年時,Zenith團隊走進那間塵封已久的秘密閣樓,從許多珍貴典藏和文件中找到一個小匣子,裡面收藏的,就是前述那枚從未正式生產或銷售的全黑計時錶原型,成為Chronomaster Revival “Shadow”的復刻靈感。     將之命名為Shadow,除了因它全黑的外觀外,也因為它躲藏在黑暗中五十年不見天日。這錶採用的37毫米直徑錶殼,來自首款搭載El Primero機芯的A384腕錶。原作的黑色PVD不銹鋼錶殼在新錶中改為輕巧耐用的鈦金屬,經噴砂處理後呈現灰黑色的啞光神秘感。黑色錶面上的三個小錶盤、外圈的測速計刻度和時標等細節都以深灰色勾劃,加上覆有Cordura尼龍面層的黑色橡膠錶帶,搭配微噴砂鈦金屬針扣,與錶殼相得益彰。原型腕錶的計時功能由人手上鍊的計時機芯驅動,新作理所當然換上今天深受錶迷歡迎且品牌迄今最多產的El Primero 4061自動上鍊計時機芯,透過錶背寶石鏡面就可欣賞其機械運作。
X2yI4gKX3Xvr33QmRLFzEAqWu3iBypJ7CQU37vlZ

Bulgari|抵玩入門之選Aluminium系列回歸

說時遲那時快,#Bulgari 八月底才在Geneva Watch Days發佈的Aluminium系列已經抵港,今日品牌就特別邀請了傳媒到化身為 #OctoCafe 的 #東方表行 一睹新作真身,更請來Ideaology 的Coffee Master Chester舉辦一個小型咖啡班,充滿 #意式風情。     系列早在1998年首度登場,當時已大受歡迎,事隔廿餘載再度現身的新作沿用元祖的 #鋁合金錶殼 和 #帶鋁合金鏈節的橡膠錶帶,錶耳特別經改良以配合新款加大了的錶殼尺寸(40毫米),上手十分舒適貼服。錶殼採用的鋁合金和錶帶的橡膠物料都經改良升級,比前作更為耐用穩定。對機械錶迷來說,最好的改動莫過於機芯由石英改為 #自動上鍊。     大三針日期款分為黑與白面兩款,賣港幣$21,900;熊貓面的計時款則賣$31,600。三錶的錶盒亦呼應腕錶,特別以鋁和橡膠製成。  
N92f2BNP3CaoKBDMjdWhSufIBbAzlM93gI3edJBr

Richard Mille|首枚自家計時機芯登場!

RichardMille 這枚名為RM 72-01 #Lifestyle In-House Chronograph的新作,雖然名字聽起來輕鬆悠閒,但絕非功能簡單的日用錶,而是技術細節滿滿、結構複雜的 #飛返計時錶,搭載的是品牌花了三十個月才研發完成的 #首枚自家計時機芯 CRMC1。     CRMC1機芯 的計時系統採用的是已獲專利的 #雙重離合結構,有兩根 #擺動軸齒輪(oscillating pinion),一根負責連接計時秒輪與走時秒輪,另一根則負責連接計時分鐘輪與走時分鐘輪。     這結構有多個優點: #第一,不會因計時的啟動而造成動力波幅或額外損耗,因為兩根擺動軸齒輪的底層齒輪本身就長期與走時輪系連接; #第二,將動力傳送兵分兩路,意味着計時分鐘輪和計時小時輪可各有更直接和更充沛的動力; 第三,與絕大多數現代計時機芯所採用的垂直離合結構相比,雙離合結構一方面同樣可達至穩定而瞬速的咬合,另一方面所須的垂直空間亦小得多,令機芯可更為 #纖薄。     由425件零件組成的CRMC1機芯僅厚6.05毫米,RM72-01全錶的厚度亦只有11.68毫米。不意外地,CRMC1機芯是以幾乎是高級計時機芯必備的 #星柱輪 來統領計時的起動、停止、飛返和歸零。機芯備有50小時動力貯存,搭配 #鉑金鏤通擺陀     有別於一般計時錶的對稱工整,RM 72-01錶面上兩大一小的三小盤是呈傾斜的三角形擺位:右上方是六十分鐘累計盤,右下方是長達廿四小時的累計盤,分別以橙色和綠色標示;左邊較小的一個則是小秒針盤,以淺藍色標示。中置的計時大秒針則配配鮮紅色的箭頭。三時位的黃色小針是品牌招牌的錶冠功能顯示,W、D和H分別代表上鍊、速調日期和校時。由於三盤盡用了空間,因此錶面只有三個時標,與前者梅花間竹地排列,空間感錯落有致。七時位有一個垂直的長方日曆窗。錶面外圍是常常伴隨計時錶出現的測速計。錶面整體佈局 #富有創意和活力之餘,又不失 #清晰易讀。     酒桶形的RM 72-01大小為47.34 x 38.4毫米,厚11.68毫米,共有四個版本:全紅金(定價為17萬瑞郎)、全鈦金屬(215,000瑞郎),以及黑或白陶瓷配紅金中層(售價待定)。  
2XF9oduXxkfPxd9ptIiTqcXGrBdgKvJnltL9MFcx

Tudor|海洋歷史 其來有自

帝舵今年的焦點新錶Black Bay Fifty-Eight Navy Blue以海軍藍為名,並非純粹為了特指某一種藍色,更是要開宗明義告訴大家,品牌與法國海軍之間的深厚連結。   其實,過去六十年來帝舵一直都有為各國海軍持續供應專業潛水錶;而品牌與海軍結緣的開端,可上溯至1954年。當年,帝舵首款潛水錶Ref. 7922問世,是最早期的潛水專業設備。這錶既堅固可靠,又蘊含先進的技術,加上價格親民,對需要進行大規模海底活動的組織來說,正是理想之選,而前面提過的法國海軍就是其中之一。話說當時有些海軍官員十分熱衷於海底探險,是海洋教育研究及深海研究隊(Groupement d’Étude et de Recherche Sous-marine,簡稱“GERS”)的一份子,帝舵潛水錶的設計便結合了他們的經驗、專業知識技術和創新成果。GERS在1956年主動聯繫帝舵,希望評估其潛水錶款是否適合法國海軍蛙人特種部隊佩戴。The rest is history。此後的半個世紀有多,帝舵一直是各國海軍潛水員的腕上夥伴。   除了Black Bay Fifty-Eight Navy Blue,其實帝舵腕錶系列中還有多款型號皆體現了他們多年來與各國海軍之間的淵源,有些是直接從海軍潛水員佩戴過的知名款式中汲取靈感,有些則呈現出海上生活的面貌。     自1950年代下半葉起,帝舵就一直為美國海軍供應潛水腕錶。到了1967年,帝舵着手研發新錶以取代當時的軍用款式: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Ref. 7928。新錶既符合美國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技術規格要求,亦體現了帝舵在腕錶功能與人體工程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個名為“Commando”(特種兵)的項目不僅促成了一批原型腕錶的誕生,更衍生出一項不為人知的專利功能。美軍最後選擇了更簡約的 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7016,項目亦止步於原型錶階段。去年品牌推出的Black Bay P01正是以這款原型錶為靈感,沿用了原作錶冠位於四時位和可掀式耳蓋的設計。“P01”的意思正是原型腕錶一號。     如果想重溫Black Bay Fifty-Eight Navy Blue背後的故事和佩戴後感,可到下頁一讀Salena的文章,這裡我們集中說Black Bay Fifty-Eight本身。這錶不論比例、造型、金色細節,以及錶圈上的紅色三角標記,都是以品牌首款潛水錶為靈感,並與美法兩國海軍在1950年代下半葉採用的Ref. 7924十分相似。這錶的錶冠經特別加強,故又有“Big Crown”之稱,是帝舵首個可達二百公尺防水深度的型號。不過Black Bay Fifty-Eight也不是照辦煮碗,而是重新演繹原作所蘊含的時代精神和美學風格。     Black Bay Bronze從船員使用帝舵表的逸聞趣事中汲取靈感,呈現出海上生活的面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是其織紋錶帶,話說法國海軍的一名蛙人空降兵曾發生一次跳傘事故,有一刻僅靠織紋錶帶懸掛於飛機門外;於是該部隊決定以當時的救援降落傘緊急操作系統中的彈性繫帶為原料,製作一款質地更柔韌的錶帶。這彈性繫帶的中央飾有黃色條紋,因此Black Bay Bronze的織紋錶帶亦延續了這特色。除此之外,錶殼亦選用了廣泛用於海底零件的銅鋁合金,既具備出色的抗腐蝕特性,也突顯出海事活動的風格。由於這物料會隨佩戴者的習慣,形成一種獨特的綠銅色,恰似隨船員乘風破浪多年留下的痕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