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ith X Time + Tide |DEFY Skyline Skeleton White Surfer Ceramic 聯乘鏤空第三部曲

Zenith X Time + Tide |DEFY Skyline Skeleton White Surfer Ceramic 聯乘鏤空第三部曲

Zenith與著名鐘錶網站Time+Tide的 “Surfer Trilogy”聯乘系列今年迎來第三部曲,推出充滿夏日色彩的DEFY Skyline Skeleton White Surfer Ceramic。 今年鐘錶界再次掀起藍色熱,各大品牌推出不同藍調腕錶。以藍色為標誌的Zenith在今年內更先後推出不同藍調的錶款,先有160周年紀念的閃電藍色系列,繼而有較傳統深沉藍調Chronomaster Original。踏入炎夏,品牌與Time + Tide 帶來充滿夏日清爽氣息的漸變粉藍DEFY Skyline Skeleton White Surfer Ceramic。 此錶是品牌與著名鐘錶網站Time+Tide的 “Surfer Trilogy”聯乘三部曲的最後一款設計,第一款是2021年推出的微噴砂鈦金屬DEFY Classic Skeleton Night Surfer,到2023年再推兇第二款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左:2021年DEFY Classic Skeleton Night Surfer;右:2023年DEFY Skyline Skeleton Night Surfer El Primero。 ADVERTISEMENT 今次的Surfer Trilogy第三部曲一反之前的深沉色調,採用陽光氣息的白色陶瓷配漸變藍色錶盤設計,鏤空機芯的橋板以Zenith的五角星為造型,覆以Super-LumiNova夜光物料。 錶背的自動擺陀也採用五角星設計作相呼應。搭載El Primero 3620 SK自動上鍊鏤空機芯。 ADVERTISEMENT 限量100枚,參考價HK$149,600,於Time+Tide、全球指定零售商、專門店及網上商店有售。 DEFY Skyline Skeleton White Surfer Ceramic 陶瓷 El Primero 3620 SK自動上鍊 小時、分鐘、小秒 41mm 限量100枚 參考價HK$149,600
Zenith

Zenith|走訪瑞士製錶廠 135機芯沉浸式體驗

今年是Zenith 160周年紀念品牌將傳奇135機芯重新復刻推出,並推出全新G.F.J.腕錶系列。為讓大家深入認識這傳奇機芯及品牌的輝煌歷史,《名錶論壇》早前走訪位於瑞士Le Locle的Zenith製錶廠總部,享受一天135機芯沉浸式之旅。 全方面探索機芯 這次Zenith錶廠之旅從歷史檔案、測試、設計及組裝,甚至到最後可親自落手校正等全方位探索傳奇135手動機芯,讓到訪的傳媒真正來一個機芯沉浸式體驗,透過這次錶廠之旅全面感受到品牌對製錶的熱情,對精準度及工藝的追求。精細、精準、可靠的時計的極致完美追求。 要了解135機芯及全新G.F.J. 系列,必先由Zenith 的起源講起。19世紀初,Zenith 創辦人 Georges Favre 年僅9歲已開始參與製錶工作。1863年他以22歲之齡與妻子 Louise-Philippine Jacot-Descombes 合力創辦個人鐘錶品牌(其官方名字也因而加入 Jacot),將製造腕錶所需的所有技術集中在同一屋簷下,開設首間垂直整合式瑞士錶廠,開創瑞士鐘錶界先河。 Zenith創辦人Georges Favre-Jacot ADVERTISEMENT 時至今日,Zenith 錶廠仍然屹立於創辦之初、即 Le Locle 的山坡上,並設有多棟大樓。至於品牌名字源於某天晚上,Georges Favre-Jacot 凝視繁星滿佈的夜空時,靈感突然出現,在浩瀚的宇宙中,他找到了一個能夠界定他抱負的名字—Zenith(即天空的最高點),代表他對製作出史上最為精細、精準、可靠的時計的極致完美追求。1897年,他推出旗艦機芯Zenith,並在1911年採用了這個名字來命名他的腕錶品牌。 Zenith最Iconic的古老磚牆錶廠 ADVERTISEMENT 追求精準可靠的時計最佳方法是經天文台測試認證,因此百多年來各大品牌積極參與天文台計時競賽。當年此競賽是鐘錶界年度盛事,僅次於瑞士錶展,可為品牌帶來顯赫聲譽的同時,兼提升品牌的製錶技術。Zenith 早於1897開始已參加天文台計時競賽,共榮獲多達2,333項精密計時大獎,其中包括數項絕對紀錄,成為史上獲獎最多的製錶品牌。錶廠設有小型博物館,可近距離欣賞多枚獲獎時計,包括早至1900年在巴黎世博榮獲大獎的時計,還有1967年參與納沙泰爾計時競賽的史上最精準機芯5011等。 左:1900年在巴黎世博榮獲大獎的天文台錶、右:5011機芯 ADVERTISEMENT 橫掃天文台計時競賽大獎 今次的主角135機芯正是品牌獲獎最多的機芯,此機芯於1940年代面世,是 Ephrem Jobin 因應 Zenith 技術總監Charles Ziegler的要求而設計,專門用於參與納沙泰爾(Neuchâtel)、日內瓦、基尤 • 泰丁頓(Kew Teddington)或貝桑松(Besançon)等天文台舉行的計時比賽,其名字源自機芯本身的尺寸—13法分(即30mm)及厚5mm。機芯在1949至1962年期間推出過兩個不同版本:一個為商業版(135),另一個是專為天文台精密計時測試而製作的 "O" 版本(135-O)。此機芯共獲得超過235個計時獎項,當中包括於1950年到1954年,連續五次在納沙泰爾天文台的腕錶類別中獲得一等獎,創下製錶界紀錄。 參觀當日品牌特別展示當年贏得「五連冠」的5枚原裝135-O機芯、 天文台測試紀錄文件、及搭載135機芯的古董腕錶。 ADVERTISEMENT 精密結構 看過古董時計後我們到訪品牌的研發部門,由機芯研發專家拆解元祖135機芯的精密結構,並對比新舊機芯的分別。元祖135機芯的過人之處是可做出每日+2/-2的驚人準確度,當中關鍵是採用獨特的超巨型擺輪設計,使腕錶走時加倍穩定。此擺輪直徑達14mm,與 El Primero 3600機芯擺輪相比大近一倍。振頻是2.5赫茲即18,000次,而不是品牌著名的高振頻設計。 2022年與鐘錶大師Kari Voutilainen合作,以10枚135-O古董機芯設計了10枚限量版腕錶。 左:135機芯的特大擺輪;右:El Primero 3600機芯的擺輪。 ADVERTISEMENT 新機芯的研發始於2021年初,機芯繼續保留這標誌性的大擺輪及+2/-2的超高精準度。為確保擺輪的穩定性,每枚135機芯需經超過兩星期的"Dynamic balancing" 測試,機芯組裝過程中也需採用特別的調節器再調校擺輪,組裝後再經兩星期監察。新機芯另一不同之處是在保持原有機芯基本結構下再加入停秒機制,成為研發新機芯另一大挑戰。專家指他們從緊密的結構中找出僅餘的空間,讓停秒裝置可穿插及完全裝嵌,就如玩"Tetris"一樣,因此每枚135機芯需一天時間組裝。 左:擺輪調節器;右:組裝機芯 精雕細琢 除功能上提升外,無論是全新機芯以至是搭載此機芯的全新G.F.J. 腕錶,在造工及修飾也比之前講究美觀,每個部件都經過精心打磨修飾,部分拋光打磨工序採用一種由當地樹木製的樹皮工具製作。為了向創辦人及製錶廠致敬,G.F.J.特別加入錶廠大樓的標誌性「磚塊」Guilloché機刻紋,飾於機芯錶橋上。發條盒採用圓形緞面處理,錶冠輪則經黑色拋光處理。大型寶石軸承平添精緻美感。 G.F.J.設計草圖及原型組件 新一代135機芯飾以Guilloche磚紋 機芯打磨 ADVERTISEMENT 錶殼及錶盤也加入多種裝飾細節,品牌Chief Product Officer Romain Marietta 指 Zenith Blue 色調的錶盤由三種不同物料及藍調組成。刻度外圈同樣刻有「磚塊」機刻紋飾,並鑲有白金小時刻度及以人手鑲嵌40顆白金珠分鐘刻度。中央部分是深藍色青金石,若隱若現的金色黃鐵礦斑點令人不禁聯想到星空,其天然紋理令每個錶盤都獨一無二。6時位的小秒錶盤則由較淺藍的珍珠貝母製成,呈現幻彩紋理。39.15mm鉑金錶殼為注入奢華和現代氣息,設計師特別採用多層式結構及倒角打磨。由於鉑金硬度極高,Romain笑言打磨修飾錶殼工序簡直是「惡夢」,難度極高。 G.F.J.腕錶錶盤及鏈帶也飾以Guilloche磚紋 小型調校機芯比拼 一般機芯Workshop都是拆機芯及裝嵌機芯為主,為切合135機芯的精準調校優點,品牌特別設立機芯調校Workshop,讓到訪傳媒運用工具調校雙箭頭形調節器,以最短時間將擺輪偏差指數最快調校至零。任務看似簡單但掌握調校力度及角度極難,筆者的那一組僅有幾位傳媒可成功達標。 用工具調校大擺輪下的箭形調節器,將擺輪偏差指數調校至最接近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